首页 > 合同 > 合同订立 > 抽屉协议,抽屉协议具备法律效应吗

抽屉协议,抽屉协议具备法律效应吗

来源:整理 时间:2024-02-07 18:13:04 编辑:律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抽屉协议具备法律效应吗

如果协议的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双方都签了名,盖章(或按了指印),该协议就会产生法律效力。

抽屉协议具备法律效应吗

2,抽屉协议 新三板 有法律效力吗

抽屉协议?我就听过回购协议,不过只要是合同,双方签字就具有法律效力
没有

抽屉协议 新三板 有法律效力吗

3,政府和信托公司签订的抽屉协议是否有用

按理说是有用的,做好是人大的决议!!政府是有任期的,期满后,下一届政府是否承认就不好说了
也许是的。

政府和信托公司签订的抽屉协议是否有用

4,抽屉合同的风险有哪些如何修改合同

抽屉合同作为合同的一种,肯定也具有一般合同的所有风险,比如主体资格、合同内容的明确化、违约责任的承担方面等,所以签订的时候需要谨慎。至于具体的修改合同,我们作为免费咨询平台是不提供这方面的服务的,如需修改,建议直接带上合同去律师事务所咨询专业律师。

5,银行理财产品抽屉协议是什么意思

“抽屉协议”是指相关方一同签订的私下协议,没事的时候放在抽屉里,除了协议相关方,外人都不知道;一旦有相关情况发生就拿出来,因为双方都签字盖章了,同样具有法律效应,相关方可以据此追索。抽屉协议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抽屉”未被打开前是在明面的合同上,规定好交易结构。风险一旦暴露,“抽屉”打开,则是在交易结构背后会有反担保协议,该协议真正规定了风险的实质承担方,通常和明面协议的承担方不同。扩展资料:最差原则:最差原则,即考虑所有可能情况中,最不利于某件事情发生的情况。例如,有300人到招聘会求职,其中软件设计有100人,市场营销有80人,财务管理有70人,人力资源管理有50人。此时我们考虑的最差情况为:软件设计、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各录取69人,人力资源管理的50人全部录取,则此时再录取1人就能保证有70人找到的工作专业相同。因此至少需要69*3+50+1=258人。根据第一抽屉原理之原理2推导:mn+1个人的时候必有m+1个人找到的工作专业相同,所以是要求出mn+1的人数,现在已知n=3,m+1=70。考虑到人力资源专业只有50人,得出mn+1=(69*3+50)+1=258人。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抽屉原理
“抽屉协议”是指相关方一同签订的私下协议,没事的时候放在抽屉里,除了协议相关方,外人都不知道;一旦有相关情况发生就拿出来,因为双方都签字盖章了,同样具有法律效应,相关方可以据此追索。  抽屉协议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抽屉”未被打开前是在明面的合同上,规定好交易结构。风险一旦暴露,“抽屉”打开,则是在交易结构背后会有反担保协议,该协议真正规定了风险的实质承担方,通常和明面协议的承担方不同。
虽然我很聪明,但这么说真的难到我了

6,什么是抽屉里的协议

所谓抽屉协议就是,各分行利用总行的额度进行放贷以最大化自己网点的放贷规模,操作手法是商业银行与交易对手签订“双买断”协议(即回购协议和即期买断加远期回购协议)。影响:信贷资产转让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规避信贷规模控制的渠道之一,尤其是对于带有远期回购条款的资产转让,对这方面的会计处理并不清晰,亦难以监管。对于这种通过“双买断”转让贷款的规模具体占整个银行业贷款规模的比例具体有多大,很难估算,由于信息不充分,因此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带来了困难。因此,银监会在2010年1月份向各家银行下发《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转让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继监管层在2009年底杜绝银信合作中的信贷资产转让通道后,银行同业之间的信贷资产转让“双买断”亦被叫停。扩展资料:潜在风险1、信贷资产转让可能降低单家银行风险抵御能力。对某一家银行来讲,不论其资产转让动机如何,如果其所转让的贷款资产被另一家银行“买断”,从法律上讲银行就不再承担违约风险。从结果看,当信贷资产转出资产负债表后,整体的资本要求和拨备要求都将有所降低。但从实质看,判断风险是否转移应当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银行通过资产转让满足资本和拨备要求的做法,实际上是降低了银行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2、对监管有效性带来挑战。资产转让对银行经营成果和数据指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风险资产减少,资本充足率相应提高;第二,拨备要求降低,财务成本降低;第三,贷款余额减少,存贷款比例下降;第四,对某一特定集团客户或某一行业贷款减少,相应会降低大额风险暴露等贷款集中度指标;第五,中间业务收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占净收入比重提高。此外,根据转出资产到期日等具体特征进行操作,可能还会对银行流动性等指标带来正面影响。银行通过资产转让来调整指标,导致指标值与实际风险状况出现偏差,对监管的有效性形成挑战。3、资产转让会影响当局对信贷增长的监测以及对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研判。在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金融体制下,银行信贷增量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显得尤为重要。不同形式的信贷资产转让会导致相当部分的贷款游离于资产负债表外,未计入各期信贷增量中。同时通过相关操作,银行在需要时还能将这部分贷款由表外转回表内。这样的结果是,银行可以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和宏观调控的要求“调整”贷款增长量。如果信贷数据无法准确反映银行资金的流量与流向,这将在相当程度上干扰对政策效果的监测和判断。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双买断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银行
所谓抽屉协议就是,各分行利用总行的额度进行放贷以最大化自己网点的放贷规模,操作手法是商业银行与交易对手签订“双买断”协议(即回购协议和即期买断加远期回购协议)。
这里说什么是抽屉里的协议,确切地说抽屉协议就是签订协议的双方不是共同协商签订的,而是按照一方的意愿形成的,这样的条款内容很霸道,没有另一方意思在协议条款之中,再进一步说该协议就不如说是命令,这种协议“抽屉人”早已把拟定好的条款摆在合同当事人的面前,声称就是这样的事情、就是这样条款、你就签字吧,例如: 1,在一些城镇动迁的热潮中,有的动迁人那着指令声称动迁协议,也就是”抽屉协议“让被动迁人签字、你愿意不愿意是你自己的事情 2,还有某些上级下达任务,什么经济增长率要达到xx%,,这是硬指标也是 协议,另一方有苦难言违心的签字。
所谓抽屉协议就是各分行利用总行的额度进行放贷以最大化自己网点的放贷规模,操作手法是商业银行与交易对手签订“双买断”协议(即回购协议和即期买断加远期回购协议)。
文章TAG:抽屉协议抽屉协议具备法律效应吗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