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合同 > 合同订立 > 水土流失的危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

水土流失的危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

来源:整理 时间:2024-01-29 03:55:40 编辑:律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

这两个都应该选择吧,毕竟水土流失养分的流失必不可少,土壤肥力必然下降;而冲刷下来的泥土淤积在下游河道抬升河道,使得河流更易发生决堤和洪涝灾害
B
危害: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千沟万壑地形的形成会使真成的耕地面积的减少,绿化面积的减少又在令一个程度上加剧了水土流失造成了恶性循环。
A、土壤肥力下降B、造成下游河道淤积,引发洪涝同意真宫寺小乔的意见,两个都选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

2,2水土流失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危害

水土流失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冲毁土地,破坏耕田 、土壤剥蚀,肥力减退 、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 、淤积水库,堵塞河道 、破坏土地资源,蚕食农田,威胁人类生存 、削减地力,加剧干旱发展 、泥沙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泥沙淤积水库、湖泊,降低其综合利用功能 、影响航运,破坏交通安全 、水土流失与贫困恶性循环,同步发展。
1.冲毁土地,破坏耕田 2.土壤剥蚀,肥力减退 3.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 4.淤积水库,堵塞河道 5.破坏土地资源,蚕食农田,威胁人类生存 6.削减地力,加剧干旱发展 7.泥沙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8.泥沙淤积水库、湖泊,降低其综合利用功能 9.影响航运,破坏交通安全 10.水土流失与贫困恶性循环,同步发展

2水土流失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危害

3,简要说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产生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是:植被稀少,夏季多暴雨,土壤疏松、易容,地表千沟万壑,破面水土易流失;加之,人们开垦、采矿修路毁林毁草,破坏植被、地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是:带走地表肥土,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输送大量的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难.治理黄土高原的措施是:调理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生产;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恢复地表植被;合理放牧;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安排生产生活;采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根据题意.故答案为:(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植被稀少,夏季多暴雨,土壤疏松、易容,地表千沟万壑,破面水土易流失;加之,人们开垦、采矿修路毁林毁草,破坏植被、地表.(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带走地表肥土,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输送大量的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难.(3)治理黄土高原的措施:调理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生产;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恢复地表植被;合理放牧;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安排生产生活;采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简要说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产生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4,水土流失有什么危害性

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破坏土壤肥力。土壤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绿色植物生长的基础。肥沃的土壤,能够不断供应和调节植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养分(如腐殖质、氮、磷、钾等)、空气和热量。裸露坡地一经暴雨冲刷,就会使含腐殖质多的表层土壤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据实验分析,当表层腐殖质含量为2%-3%时,如果流失土层1厘米,那么每年每平方公里的地上就要流失腐殖质200吨,同时带走6吨-15吨氮、10吨-15吨磷、200吨-300吨钾。计算表明,仅仅黄河每年所携带的泥沙中含氮、磷、钾等养分就达数亿吨,其中绝大部分来自黄土高原。 (2)加剧沟壑发展。随着水土流失程度的加深,沟壑发展也日益加剧。在晋、陕、甘等省内,每平方公里一般有支、干沟50条以上;沟道长度可达5公里-6公里,个别地区达10公里以上;沟谷约占流域面积的10%,个别可达40%-50%。这样,就使大面积坡耕地支离破碎,耕种不便,以至弃耕荒废。 (3)淤积水库、阻塞河道、抬高河床。由于上游流域水土流失,汇入河道的泥沙量增大,当挟带泥沙的河水流经中、下游河床、水库、河道,流速降低时,泥沙就逐渐沉降淤积,使得水库淤浅而减小容量,河道阻塞而缩短通航里程,严重影响水利工程和航运事业。有些河流还因河床不断抬高而成为“地上河”。这些“地上河”全靠人工筑堤束水,每当洪水季节,容易溃堤泛滥,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会给黄土高原地区以及黄河下游带来哪些危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会给黄土高原地区带来的危害: (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使黄土高原地区地形更加破碎,耕地面积减小,影响农业生产; (2)使大量表层土壤流水,是土地肥力下降,导致农业减产; (3)河流含沙量增大,使河流水资源难以利用; (4)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地形起伏更大,遇到暴雨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交通线和城市安全; (5)大量表层土壤流水,使植被更难生长,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会给黄河下游带来的危害: (1)大量的泥沙随水流到下游地区,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加剧了防洪隐患; (2)泥沙大量淤积,使原来的一些水利工程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主要有:调理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生产;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恢复地表植被;合理放牧;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安排生产生活;采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植被稀少,夏季多暴雨,土壤疏松、易容,地表千沟万壑,破面水土易流失;加之,人们开垦、采矿修路毁林毁草,破坏植被、地表。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带走地表肥土,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输送大量的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难。
河水含沙量加大,水质差。。。河床抬升,造成地上河。。。
黄河水流经黄土高原时携带大量泥沙,在流经华北平原时,泥沙沉积,河床越抬越高,形成“地上河”。

6,水土流失有什么危害性

水土流失主要有三类危害,分别是:使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淤积河道、湖泊、水库;污染水质影响生态平衡。1、使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中国水土流失面积已扩大到15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的1/6,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土壤中流失的氮、磷、钾肥估计达4000万吨,与中国当前一年的化肥施用量相当,折合经济损失达24亿元。长江、黄河两大水系每年流失的泥沙量达26亿吨。其中含有的机肥料相当于50个年产量为50万吨的化肥厂的总量。难怪有人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如此大片肥活的土壤和氮、磷、钾肥料被冲走了,必然造成土地生产力的下降甚至完全丧失。2、淤积河道、湖泊、水库:浙江省虽然水土流失较轻,可是省内有8条水系的河床普遍增高了0.2—0.1米,内河航行里程当前比60年代减少了1000公里。比如1958年以前,从嵊县城到曹娥江可通行10吨载重量的木船。由于河床淤沙太多,如今已被迫停航,地表水资源变成沙子,航建公司改成“黄沙”公司。湖南省洞庭湖由于风沙太多,每年有1400多公顷沙洲露出水面。湖水面积由1954年的3915平方公里到1978年已缩减到2740平方公里。更为严重的是洞庭湖水面已高出湖周陆地3米,这就丧失了它应承担的长江的分洪作用。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四川省的嘉陵江、涪江、沱江等几条流域水土流失也十分严重,约20%以上的泥沙淤积于水库。据有关专家预测,照此下去,再过50年,长江流域的一些水库都要淤平或者成为泥沙库。3、污染水质影响生态平衡:当前,中国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江、河湖(水库)水质的严重污染。水土流失则是水质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江水质正在遭受污染就是典型例子。水土流失 - 搜狗百科水土流失(也被称为侵蚀作用或土壤侵蚀),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是指地球的表面不断受到风、水、冰融等外力的磨损,地表土壤及母质、岩石受到各种破坏和移动、堆积过程以及水本身的损失现象,包括土壤侵蚀及水的流失。狭义的“水土流失”是特指水力侵蚀地表土壤的现象,使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受到破坏和损失,影响到人类和其他动植物的生存。https://baike.sogou.com/v37126.htm?fromTitle=%E6%B0%B4%E5%9C%9F%E6%B5%81%E5%A4%B1
1. 冲毁土地,破坏耕田尤其在丘陵地带,耕地主要分布在沟沿线以上的梁峁塬上,由于暴雨径流冲刷,沟壑面积越来越大,坡面和耕地越来越小。2. 土壤剥蚀,肥力减退按照一个大概的比例,在流失的地表土中,每吨差不多含氮0.5公斤、磷1.5公斤、钾20公斤。水土流失不仅减少了土壤中的氮、磷、钾主要养分,也减少了土壤中硼、锌、铜、锰、铁等微量元素含量。据测定,流失的坡耕地比不流失的梯田,微量元素要减少1/3~1/2,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3. 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破坏了土地、植被等生态系统要素,导致生态失调,进而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4. 淤积水库,堵塞河道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下泄,淤积水库、河道和渠道,影响水利发展和水利工程效益发挥。回5.破坏土地资源,蚕食农田,威胁人类生存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资源。年复一年的水土流失,使有限的土地资源遭受严重的破坏,地形破碎,土层变薄,地表物质“沙化”和“石化”,特别是土石山区,由于土层流失殆尽、基岩裸露,有的群众已无生存之地。据初步估计,由于水土流失,中国每年损失耕地3.7万公顷,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左右。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造成的耕地损失已直接威胁到水土流失区群众的生存,其价值是不能单用货币计算的。6.削减地力,加剧干旱发展由于水土流失,使坡耕地成为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致使土壤日益瘠薄,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土壤透水性、持水力下降,加剧了干旱的发展,使农业生产低而不稳。据观测,黄土高原每年平均流失16亿吨泥沙中含氮、磷、钾总量约4000万吨,东北地区因水土流失损失的氮、磷、钾总量约317万吨。资料表明:全国多年平均受旱面积约2000万公顷,成灾面积约700万公顷,成灾率达35%,而且大部分在水土流失严重区,这更加剧了粮食和能源等基本生活资料的紧缺。7.泥沙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下泄,淤积下游河道,降低行洪能力,一旦上游来洪量增大,常引起洪涝灾害。1949年以来,黄河下游河床平均每年抬高8厘米—10厘米,有的河段已高出两岸地面4米—10米,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国家的“心腹大患”。近几十年来,全国各地河流都有类似黄河的情况,随着水土流失的日益加剧,各地大、中、小河流的河床淤高和洪涝灾害也日益严重。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洪涝灾害,全国各地几乎每年都不同程度第发生,所造成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8.泥沙淤积水库、湖泊,降低其综合利用功能水土流失不仅使洪涝灾害频繁,而且产生的泥沙与流失的氮、磷及化学农药等有机污染物,引起水库、湖泊等水体的富营养化,严重威胁到水利设施及其效益的发挥。据初步估计,全国各地由于水土流失而损失的水库、山塘库容累积达200亿立方米以上,相当于淤废库容1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200多座,按计算费用每立方米库容0.5元计算,直接经济损失约100亿元;而由于水量减少造成的灌溉面积、发电量的损失以及库周生态环境恶化,损失更是难以估计。9.影响航运,破坏交通安全由于水土流失造成河口、港口的淤积,致使航运里程和泊船吨位急剧降低,而且每年汛期由于水土流失形成的山体塌方、泥石流等造成的交通中断,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据统计,1949年全国内河航运里程为15.77万公里,到1985年减少为10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耕地面积的减少将给子孙带来极大隐患。据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8.2%。40多年来全国因沟壑侵蚀、表土冲刷、水冲沙压等原因损失耕地达260多万公顷,平均每年损失6万公顷,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有3330多万公顷,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以上,带走氮、磷、钾约4000多万吨,相当于我国二十世纪80年代初化肥的全年产量;土壤肥力下降已成为发展粮食生产的严重障碍,在南方土层较薄的地方,严重的水土流失,可使疏松表土流失殆尽,最后基岩裸露成为光板地。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见到的"红色沙漠"、"白沙岗" 、"光石山"都是水土流失导致的恶果。 据80年代初测定,福建长汀河田和安溪官桥的侵蚀坡面,平均每年流失1厘米厚的土层,在流失严重的地方,不但表土流失殆尽,而且红砂层变薄,白砂土层出露,出现碎屑层,土壤既旱又瘦,坡面的小老头松只有1米多高。另外,因长期沟蚀,把坡耕地切割成支离破碎的沟壑,坡地资源在破坏,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壤肥力普遍衰退,坡耕地土壤严重沙化,土壤含沙量高达60%~70%。
1. 冲毁土地,破坏耕田尤其在丘陵地带,耕地主要分布在沟沿线以上的梁峁塬上,由于暴雨径流冲刷,沟壑面积越来越大,坡面和耕地越来越小。2. 土壤剥蚀,肥力减退按照一个大概的比例,在流失的地表土中,每吨差不多含氮0.5公斤、磷1.5公斤、钾20公斤。水土流失不仅减少了土壤中的氮、磷、钾主要养分,也减少了土壤中硼、锌、铜、锰、铁等微量元素含量。据测定,流失的坡耕地比不流失的梯田,微量元素要减少1/3~1/2,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3. 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 水土流失破坏了土地、植被等生态系统要素,导致生态失调,进而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4. 淤积水库,堵塞河道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下泄,淤积水库、河道和渠道,影响水利发展和水利工程效益发挥。
水土流失的危害(1)破坏土地资源,蚕食农田,威胁人类生存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资源。年复一年的水土流失,使有限的土地资源遭受严重的破坏,地形破碎,土层变薄,地表物质“沙化”和“石化”,特别是土石山区,由于土层流失殆尽、基岩裸露,有的群众已无生存之地。据初步估计,由于水土流失,中国每年损失耕地3.7万公顷,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左右。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造成的耕地损失已直接威胁到水土流失区群众的生存,其价值是不能单用货币计算的。(2)削减地力,加剧干旱发展由于水土流失,使坡耕地成为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致使土壤日益瘠薄,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土壤透水性、持水力下降,加剧了干旱的发展,使农业生产低而不稳。据观测,黄土高原每年平均流失16亿吨泥沙中含氮、磷、钾总量约4000万吨,东北地区因水土流失损失的氮、磷、钾总量约317万吨。资料表明:全国多年平均受旱面积约2000万公顷,成灾面积约700万公顷,成灾率达35%,而且大部分在水土流失严重区,这更加剧了粮食和能源等基本生活资料的紧缺。(3)泥沙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下泄,淤积下游河道,降低行洪能力,一旦上游来洪量增大,常引起洪涝灾害。1949年以来,黄河下游河床平均每年抬高8厘米—10厘米,有的河段已高出两岸地面4米—10米,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国家的“心腹大患”。近几十年来,全国各地河流都有类似黄河的情况,随着水土流失的日益加剧,各地大、中、小河流的河床淤高和洪涝灾害也日益严重。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洪涝灾害,全国各地几乎每年都不同程度第发生,所造成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4)泥沙淤积水库、湖泊,降低其综合利用功能水土流失不仅使洪涝灾害频繁,而且产生的泥沙与流失的氮、磷及化学农药等有机污染物,引起水库、湖泊等水体的富营养化,严重威胁到水利设施及其效益的发挥。据初步估计,全国各地由于水土流失而损失的水库、山塘库容累积达200亿立方米以上,相当于淤废库容1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200多座,按计算费用每立方米库容0.5元计算,直接经济损失约100亿元;而由于水量减少造成的灌溉面积、发电量的损失以及库周生态环境恶化,损失更是难以估计。(5)影响航运,破坏交通安全由于水土流失造成河口、港口的淤积,致使航运里程和泊船吨位急剧降低,而且每年汛期由于水土流失形成的山体塌方、泥石流等造成的交通中断,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据统计,1949年全国内河航运里程为15.77万公里,到1985年减少为10.93万公里,1990年又减少到7万多公里,已经严重影星到内河航运事业的发展。(6)水土流失与贫困恶性循环,同步发展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是由陡坡开荒、破坏植被造成的,且逐渐形成了“越恳越穷,越穷越恳”的恶性循环,这种情况是历史遗留下来的。1949年以后,人口增加更快,水土流失与贫困同步发展。如不即使扭转,水土流失面积日益扩大、自然资源日益枯竭、人口日益增多、群众贫困日益加深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文章TAG:水土流失流失危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