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合同 > 合同订立 > 湖南江华,湖南永洲江华在哪里

湖南江华,湖南永洲江华在哪里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7-19 15:46:54 编辑:律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湖南永洲江华在哪里

在中国的湖南永州 旁边是江永.道县.宁远
江华瑶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最南端,地处五岭北麓,潇水源头,南通百粤,北接三湘

湖南永洲江华在哪里

2,湖南江华在哪里

江华是江华瑶族自治县的简称.它在湖南的最南端与广西、广东接界在江华百之九十是瑶族还有少部今汉族和壮族
湖南永州江华的房地产市场起动比较慢,房屋价格也比较低,目前市场行情在1000-1500元/平米,具体的产品价格又有不同。

湖南江华在哪里

3,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有多少个乡镇叫什么

江华瑶族自治县地处湖南省正南端,南岭北麓,潇水源头,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的金三角。全县总面积3248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1个国有林场,512个村(居)委会,4个社区,总人口47.9万。其中瑶族人口28.6万,占总人口的60%,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湖南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被誉为“神州瑶都”,具体有哪些就不清楚。
如果是自己的家乡,无论贫富,总是最好的

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有多少个乡镇叫什么

4,江华在湖南的哪个地方

江华瑶族自治县位于湖南西南边陲,隶属永州市
您好!江华瑶族自治县位于湖南西南边陲,隶属永州市,它处在湖南、广东清远、广西贺州的结合部。其实您在湖南的行政地图上很容易找到它的,它就在湖南的最南端(北纬24.66度)那一块区域。
湘西南,江华瑶族自治州
永州范围内
永州

5,江华县成立的时间

1955年,具体日子应该是11月25日,很深刻的记忆是2005年是江华县的50周年县庆。
永洲市江华县吧 江华瑶族自治县地处五岭北麓,潇水源头,是镶嵌在湘、 粤、桂金三角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幅员3248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1个林业采育场,人口45万,其中瑶族人口25.7万,占总人口的57.1%,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瑶族自治县,被誉为“神州第一瑶城”。 江华是一块历史悠久、地灵人杰的宝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县
江华县成立的时间为1955年11月25日。  江华瑶族自治县辖11个镇、11个乡、1个国有林场 ,是以瑶族为主、以壮族、汉族、苗族等十余个民族为辅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永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湖南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是全国13个瑶族自治县中瑶族人口最多的县,被誉为“神州瑶都”。  1955年11月25日成立江华瑶族自治县,隶衡阳专署,县治由沱江镇迁水口镇。  1962年归复零陵专署(今永州市)至今。  1985年11月,县治由水口镇复迁沱江镇。
1、历史沿革 县域在秦以前属荆、楚之地,秦时属长沙郡。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冯乘县,隶苍梧郡,属交州。三国时,地入东吴,隶临贺郡,属广州。隋文帝开皇九年(590年),改隶永州总管府,属荆州。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分冯乘县置江华县,隶营州(道州),属江南西道,因县治在阳华岩之江南,江华从此得名。武则天执政期间(684-704年),改江华为云溪县。中宗神龙元年复名江华。唐昭宗乾宁三年,属楚国。宋隶道州,元隶道州路,属湖广行省。明隶永州府,属湖广巡抚。明英宗天顺六年(1462年)移县治于黄头岗(今沱江镇)。清顺治六年(1649年),隶永州府,属湖南巡抚。1914年,属衡阳道。1938年属零陵专署。1949年11月江华县和平解放,行政区划仍隶属零陵专署。1952年改属湘南专署。1955年11月25日成立江华瑶族自治县,隶衡阳专署,县治由沱江镇迁水口镇。1962年归复零陵专署。1985年11月,县治由水口镇复迁沱江镇。1995年属永州市至今。

6,湖南省江华县有什么好玩的

“江华八景”之说源于宋朝,其时人类活动集中在岭西一带,所以八景之中没有列入岭东更为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随着江华人生存空间的拓展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江华的风景线也在延伸。如穿岩通幽、天河瑶池、豸山凌云、西佛拱秀以及大瑶山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又岂止八景。江华,以其充满魅力的旅游资源,期待更多的世人认识它,开发它。  之一:阳华胜览  ? 阳华岩,位于县城东五公里的竹园寨村回山脚下。岩口向东敞开,洞中怪石嶙峋,岩下有清泉从石缝流出,泉水晶莹透澈。江华县名就是因为唐朝时县城在阳华岩附近的河边而得名。因风景之胜,历代文人墨客在岩壁留下诗文题刻四十多处。其中最有名的要数《阳华岩铭(有序)》石刻。这是唐朝大文学家元结于公元766年任道州刺史时游阳华岩所作,文中赞道:“吾游处山林几三十年,所见泉石,如阳华殊异而可家者,未也。”并称:“九疑万峰,不如阳华”。铭文由时任江华县令的名书法家瞿令问用隶书、小篆、大篆三种字体书写,刻之岩壁。因景绝、诗绝、字绝,一千二百多年来传为名迹。现为江华县唯一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之二:寒亭秋色  ? 寒亭在县城沱江镇东南两公里左右的老县村蒋家山上,为唐朝县令瞿令问所建,地势险峻,风景秀美,水石相映,自成一绝。亭成后,著名文学家元结至江华,慕名来游,因感其“大暑登之疑天时将寒,炎蒸之地而清凉可安”,遂为之取名“寒亭”,并作《寒亭记》刻在亭背石上。每当秋高气爽之时,入亭眺望,“阶栏凭空,下临长江,轩楹云端,上齐绝顶”,气象万千,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明朝教谕滕元庆曾到此游览,写下颂寒亭诗云:“乾坤辟混沌,洞口列亭幽。独秀云山里,清风万古秋。”因年久失修,现寒亭已毁无存,但旧址仍留有历代摩崖题咏碑刻数十处。  之三:暖谷春容  ? 暖谷,又名朝阳谷,与寒亭同在一山中。位于寒亭西面,相距不过数十米。此地峭壁悬崖,幽林盘绕,即使数九寒冬,游人进入谷中,仍觉温暖如春。宋治平四年(1067年)江华知县蒋祺在一个初春时节与人同游寒亭,在亭旁发现一洞。立于洞前,顿觉一股暖气驱走春寒,不由称奇。于是命人将洞拓宽,并起名“暖谷”。遂成江华名胜景区。历代均有诗词题刻于谷壁,诗曰:“四时代谢咸依序,到此寒暄顿反常。”“我愿天下无冻妥,有如此谷安生灵。”  之四:浪石清流  ? 此景位于县城南郊原鲤鱼井乡政府驻地。唐天宝元年(724年)在此建浪石寺,相传宋朝蒋永雄在此辟谷好道,坐石化去,其身不坏。明朝时此寺毁于兵火。寺旁有一条小溪,溪水之上有座石拱桥,溪水经桥下流入潇水河。溪内另有一股清泉从石缝中涌出,泉水晶莹透澈。如遇雨季,四周溪水混浊,此泉水独清,溪泉相连而泾渭分明,因此得名“浪石清流”。现泉水被当地百姓筑围成石井(即“鲤鱼井”)。石井四周古木成荫,环境幽雅,酷暑漫步其间,凉风沁人心脾,令人心神爽朗,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之五:奇兽虚明  ? 在距县城东南两公里的喜鹊塘村,与寒亭暖谷一路之隔的田野上,有一座高不过五十米的石山。山下向东向南有两个相通的洞口,南洞叫奇兽岩(又名狮子岩),东洞叫虚明洞,合为一景,称“奇兽虚明”。奇兽岩口原有伏石,状如蹲狮。虚明洞内悬一石乳,击之冬冬作响,当地人称为“石鼓奇音”。自宋以来,历代有文人来游,留下碑刻无数。其中奇兽岩内有一南宋年间碑刻《狮子岩诗》,石面打磨光滑,平整如镜,书法苍古奇逸,流畅秀丽,可算碑刻上品。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游此地,称“此景三湘绝有”。  之六:洄溪寿域  大路铺镇虾塘村附近有一条“不老泉”,因溪边盛产兰花,幽香馥郁,士人珍之,谓之洄溪。传说泉水因乳石松膏所渍,清洌甘甜,宜饮宜稻,常饮可以长寿。唐朝张子厚在此居住,年八十如少壮,自号洄溪翁。当时的大文学家元结闻其名造访,题七言古风一首《赠回溪翁》:“长松万株绕茅舍,怪石寒泉近檐下。……语溪石下多泉源,盛暑大寒冬大暑。屠酥宜在水中石,回溪一曲正当时。……勿惮山深与地僻,罗浮尚有葛仙翁。”当地人常饮用回溪水,附近长寿老人甚多。故名“洄溪寿域”。  之七:秦岩深处  ? 秦岩在白芒营镇秦岩村秦山脚下。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有些读书文人避难岩中,故名“秦岩”。有石犀向岩,俗称“犀牛吸月岩”。有阴河自岩腹流出,从岩口下行数十米,称百步险。洞深约五里,行至深处,豁然开朗,可容数百人。洞中岩浆钟乳千姿百态,奇状怪景不可胜记,有犀牛望月、八仙飘海、狗望腊肉、马鹿衔花、老鼠偷桃、麻拐吃水、无字天书、擎天玉柱、杨梅落地、金山玉岭等最为有名,称为“秦岩十景”,尤以“仙人田”奇特,胜似瑶池仙境。历代刻碑题咏甚多,洞口有“秦岩”二字,相传为汉代大文学家蔡邕所书。  之八:梧岭南屏  ? 河路口镇秀鱼塘村一带,与广西贺州市毗邻处,是江华县的西南门户。此地山势绵亘,高峻险阻,有如屏障,南与苍梧岭相接,故称“梧岭南屏”。高耸入云的姑婆山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峭壁摩空,奇峰连绵。登临远望,可眺广西钟山、富川以及本省宁远、道县。俯视江华,山峦激川尽收眼底,海天风物一览无余,视野极为辽阔。明朝道州刺史韩子祁曾有诗云:“南关尽处耸重峦,绝顶登来眼界宽。屏障三湘雄万仞,道通百粤绕千蟠。”清朝诗人滕元庆也曾赋诗:“为爱青山好,开屏四野横。平分楚与粤,两地倚长城。”
湖南省江华县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曾被誉为“神州第一瑶都”。这里的景色众多,其中江华八景最为出名。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这八景:奇兽虚明、梧岭南屏、暖谷春容、浪石清流、阳华胜览、寒亭秋色、洄溪寿域、秦岩深处。江华县也有很多的特产,个人认为最好吃的主要有珍珠椒、瑶家十八酿、山茶油、腊肉、瑶家腐乳。
文章TAG:湖南南江华永洲江华湖南江华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