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 > 经济仲裁 > 魏律,曹魏新律特点

魏律,曹魏新律特点

来源:整理 时间:2025-01-13 17:21:23 编辑:律生活网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曹魏新律特点

《魏律》亦称《新律》,是三国时期魏国明帝时采汉律而制成的法典,共18篇,早已失传。与汉律相比,《魏律》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增加篇条,由汉律九篇增为十八篇,弥补了汉律的缺陷。  (2)体例更加规范,将汉《九章律》中的《具律》改称《刑名》,位列第一篇,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3)改革了刑罚,使刑罚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如取消宫刑,减轻了对某些罪的处罚,将刑制定为死、髡、完、作、赎、罚金、杂抵罪7种,为旧五刑向新五刑过渡创造了条件。  (4)"八议"正式入律,使礼律进一步融合

2,魏律的特点是什么

魏律》亦称《新律》,是三国时期魏国明帝时采汉律而制成的法典,共18篇,早已失传。与汉律相比,《魏律》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增加篇条,由汉律九篇增为十八篇,弥补了汉律的缺陷。  (2)体例更加规范,将汉《九章律》中的《具律》改称《刑名》,位列第一篇,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3)改革了刑罚,使刑罚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如取消宫刑,减轻了对某些罪的处罚,将刑制定为死、髡、完、作、赎、罚金、杂抵罪7种,为旧五刑向新五刑过渡创造了条件。  (4)"八议"正式入律,使礼律进一步融合

魏律的特点是什么

3,为什么魏律是一本主要法典

魏明帝曹叡即位后,三国势均力敌,曹魏内部统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事业有所发展,制定新的法律的任务提到了日程?这一阶段进行的刑制改革,有《新律》18篇,《州郡令》45篇,《尚书官令》?《军中令》等总计180余篇,分别作为刑事?民事?军事?行政等各方面律令法规?其中,《新律》18篇最为重要,系曹魏时期国家的基本律典,故称《魏律》?《魏律》是魏国的一部主要法典,由陈群?刘劭等人于229年增删汉律而成?《魏律》是在汉《九章律》的基础上,改《兴律》为《擅兴律》,删除《厩律》,改《具律》为刑名并列于全律之首,增加了《劫掠》?《诈伪》?《告劾》?《毁亡》?《系讯》?《断狱》?《请赇》?《惊事》?《偿赃》和《免坐》10篇?《魏律》对两汉相沿的旧律进行了一次大改革,主要表现在这样几项:增加了篇条,基本上解决了篇少导致的漏罪?改《具律》为刑名,冠于律首,改变了汉律篇章体例不够合理的状况;吸收律外的傍章科条,调整?归纳了各篇的内容,使得内容简约,而且体例通顺?
没有

为什么魏律是一本主要法典

4,曹魏新律特点

《魏律》亦称《新律》,是三国时期魏国明帝时采汉律而制成的法典,共18篇,早已失传。与汉律相比,《魏律》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增加篇条,由汉律九篇增为十八篇,弥补了汉律的缺陷。  (2)体例更加规范,将汉《九章律》中的《具律》改称《刑名》,位列第一篇,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3)改革了刑罚,使刑罚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如取消宫刑,减轻了对某些罪的处罚,将刑制定为死、髡、完、作、赎、罚金、杂抵罪7种,为旧五刑向新五刑过渡创造了条件。  (4)"八议"正式入律,使礼律进一步融合

5,求解什么是魏律

魏律 三国时期魏国一部主要法典。公元229年(魏明帝太和三年)陈群、刘劭等增删汉律而成,在汉九章律的基础之上增加九篇,并改汉之具律为刑名,列于全律之首。 三国时期,魏、蜀、吴政权均各自立法,其中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律是《魏律》。由于它是对汉律的改革,故当时称为《新律》;为了同北朝的魏律相区别,通常称作《曹魏律》。法律繁多庞杂是秦汉早期法律的突出特点之一。魏明帝曹睿即位后,于太和三年(229年)下诏改定刑制,作《新律》18篇。其篇名分别是:刑名、盗律、劫略、贼律、诈律、毁亡、告劾、系讯、断狱、请赇、兴擅、乏留、惊事、偿赃、户律、捕律、杂律、免坐。(参见《晋书》卷三十《刑法志》引《新律序》)曹魏律在继承的基础上,对秦汉法律进行了较大改革,例如:体例上,将《法经》中“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体现对法律原则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具律是《法经》的总则和序例,即总论性的律文)内容上,将维护官僚贵族特权的“八议”制度正式列入法典。取消了汉律中的宫刑,缩小族刑连坐范围,将法定刑分为死、髡、完、作、赎、罚金、杂抵罪七种。

6,魏律的特点是什么

魏律》亦称《新律》,是三国时期魏国明帝时采汉律而制成的法典,共18篇,早已失传。与汉律相比,《魏律》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增加篇条,由汉律九篇增为十八篇,弥补了汉律的缺陷。  (2)体例更加规范,将汉《九章律》中的《具律》改称《刑名》,位列第一篇,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3)改革了刑罚,使刑罚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如取消宫刑,减轻了对某些罪的处罚,将刑制定为死、髡、完、作、赎、罚金、杂抵罪7种,为旧五刑向新五刑过渡创造了条件。  (4)"八议"正式入律,使礼律进一步融合
魏律  三国时期魏国一部主要法典。公元229年(魏明帝太和三年)陈群、刘劭等增删汉律而成,在汉九章律的基础之上增加九篇,并改汉之具律为刑名,列于全律之首。   三国时期,魏、蜀、吴政权均各自立法,其中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律是《魏律》。  由于它是对汉律的改革,故当时称为《新律》;为了同北朝的魏律相区别,通常称作《曹魏律》。  法律繁多庞杂是秦汉早期法律的突出特点之一。魏明帝曹睿即位后,于太和三年(229年)下诏改定刑制,作《新律》18篇。其篇名分别是:刑名、盗律、劫略、贼律、诈律、毁亡、告劾、系讯、断狱、请赇、兴擅、乏留、惊事、偿赃、户律、捕律、杂律、免坐。(参见《晋书》卷三十《刑法志》引《新律序》)  曹魏律在继承的基础上,对秦汉法律进行了较大改革,例如:  体例上,将《法经》中“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体现对法律原则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具律是《法经》的总则和序例,即总论性的律文)  内容上,将维护官僚贵族特权的“八议”制度正式列入法典。
魏律  三国时期魏国一部主要法典。公元229年(魏明帝太和三年)陈群、刘劭等增删汉律而成,在汉九章律的基础之上增加九篇,并改汉之具律为刑名,列于全律之首。   三国时期,魏、蜀、吴政权均各自立法,其中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律是《魏律》。  由于它是对汉律的改革,故当时称为《新律》;为了同北朝的魏律相区别,通常称作《曹魏律》。  法律繁多庞杂是秦汉早期法律的突出特点之一。

7,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是谁

陈群、刘劭公元229年(魏明帝太和三年)陈群、刘劭等增删汉律而成,在汉九章律的基础之上增加九篇,并改汉之具律为刑名,列于全律之首。三国时期,魏、蜀、吴政权均各自立法,其中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律是《魏律》。由于它是对汉律的改革,故当时称为《新律》;为了同北朝的魏律相区别,通常称作《曹魏律》。法律繁多庞杂是秦汉早期法律的突出特点之一。魏明帝曹睿即位后,于太和三年(229年)下诏改定刑制,作《新律》18篇。其篇名分别是:刑名、盗律、劫略、贼律、诈律、毁亡、告劾、系讯、断狱、请赇、兴擅、乏留、惊事、偿赃、户律、捕律、杂律、免坐。(参见《晋书》卷三十《刑法志》引《新律序》)曹魏律在继承的基础上,对秦汉法律进行了较大改革,例如:体例上,将《法经》中“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体现对法律原则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具律是《法经》的总则和序例,即总论性的律文)内容上,将维护官僚贵族特权的“八议”制度正式列入法典。取消了汉律中的宫刑,缩小族刑连坐范围,将法定刑分为死、髡、完、作、赎、罚金、杂抵罪七种。陈群(?-237年2月7日),字长文。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臣,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陈群出身名门,为东汉太丘长陈寔之孙、大鸿胪陈纪之子,早年被刘备辟为豫州别驾。公元198年,曹操入主徐州,辟陈群为司空西曹掾属。后又转任参丞相军事。公元213年,曹操封魏公,陈群为魏国的御史中丞,后任吏部尚书,封昌武亭侯。曹丕代汉,陈群为尚书令,晋爵颍乡侯。公元225年,陈群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次年,曹丕驾崩,陈群受诏辅政。曹叡即位,任司空,录尚书事,晋封颍阴侯,增邑五百户。公元237年病逝,谥靖侯。刘邵,字孔才,广平邯郸(今河北邯郸)人,生于汉灵帝建宁年间(168年-172年),卒于魏齐王正始年间(240年-249年)。汉献帝时入仕,初为广平吏,历官太子舍人、秘书郎等,入魏朝之后,曾担任尚书郎、散骑侍郎、陈留太守等。后曾受爵“关内侯”,死后追赠光禄勋。 刘邵学问详博,通览群书,曾经执经讲学。编有类书《皇览》,参与制定《新律》。著有《赵都赋》《许都赋》《洛都赋》等,著作多已亡佚。目前仅见《人物志》、《赵都赋》、《上都官考课疏》(收入于《全三国文》中)。
陈群【资料】陈群(?-237),字长文。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臣,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卒于237年(青龙五年),谥靖侯。[13] 请采纳~
陈群【资料】陈群(?-237),字长文。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臣,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卒于237年(青龙五年),谥靖侯。[13] 请采纳~记得给问豆啊!

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形式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制概况曹魏“新律”:1、魏明帝诏令尚书陈群等人参酌汉律,制定了《魏律》,共十八篇。2、体例:改“具律”为“刑名”,并置于全律之首――立法科学化的表现。3、内容。(1)在《九章律》基础上增加诈伪、断狱等九篇,调整与篇目不统一的内容,使法典内容更丰富,结构更合理。(2)规定“八议”制度。法律规定针对八类特权人物犯罪给予特别优待,奏请皇帝裁决,重罪减轻,轻罪免刑。“亲故贤能功贵勤宾”。“八议”制度源于西周时的“八辟”,是“刑不上大夫”礼治原则在刑法适用上的具体体现。与法家“一断于律”截然相反。使封建贵族官僚等级特权进一步制度化,法律化。西晋《晋律》:1、晋武帝泰始四年正式颁行天下,史称“泰始律”,共二十篇。2、张斐、杜预注解得到官方承认,与晋律一并颁行,注解与律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称为“张杜律”。3、体例。将“刑名”改为“刑名”、“法例”两篇,置于篇首。刑名,平衡刑罚轻重、统帅全篇;法例(事例、案例),补充法律不足。4、内容。规定“准五服以制罪”。(1)五服制度――规定中国古代家族、家庭内部血缘*等级制度。(2)亲属等级――五等,出嫁、在室、嫡孙、众孙亲等关系不同。(3)五服制度强调体现的尊卑名份是定罪量刑的标准。五服制罪,目的是维护家族、家庭内部的尊卑等级制度、礼教秩序。(4)“五服制罪”原则实质上是“同罪异罚”原则在家族范围内的体现,它在刑法方面的适用原则是:亲属相犯,以卑犯尊者,处罚重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重;以尊犯卑者,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亲属相奸,处罚重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重。亲属相盗,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在民事方面,如财产转让时有犯,则关系越亲,处罚越轻。(5)“五服制罪”原则的确立,使得儒家礼仪制度与法律适用完全结合,是自汉代开“礼律融合”先河以来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又一次重大发展,不仅体现晋律“礼律并重”的特点,也是中国封建法律*法特征的集中表现。一直延续到明清。北朝《北魏律》:1、篇目。20卷。2、内容。(1)官当制度。即法律允许贵族官僚用官品和爵位抵当徒流罪的一项法律制度。是封建等级特权原则在法律中具体体现,是保护犯罪的贵族官僚地主逃脱刑罚制裁的手段。特权五等,公侯伯子男。一爵位,三年;一官,二年。(2)存留养亲。行为人犯罪后,由于需要赡养、奉养直系亲属(主要是父母),可以给予暂缓执刑的制度。实质是把社会的责任推给家庭,削弱刑罚惩罚性,强调维护家庭关系的稳定(资料:北朝北魏时期的一部重要法典,经过多年编纂、修定,至孝文帝太和年间告成。其特点是“纳礼入律”,强调用礼来指导立法活动,要求“齐之以法,示之以礼”。  《北魏律》共20篇。在刑法原则方面有:八议、官当、老小废疾减刑免罪等;在罪名方面有:大不敬、不道、杀人等;在刑名方面有:死刑、流刑、宫刑等。《北魏律》成为唐宋法典的渊源,在中国封建立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北朝《北齐律》:1、篇目:12篇。体例:“刑名”、“法例”合为一篇,称为“名例”,置于全律之首,统领全篇,为隋唐律奠定基础,直至明清相沿不改。2、内容。归纳了“重罪十条”。即对十种严重危害国家根本利益和统治秩序的犯罪予以严厉制裁的制度。包括:1反逆、2大逆、3叛、4降、5恶逆、6不道、7不敬、8不孝、9不义和10内乱,置于《名例律》中。犯此十条者,不仅要处以最严厉刑罚,且不得适用“八议”和赎刑的有关规定。“重罪十条”确立后,至隋唐确立为“十恶”,成为封建法典一项重要核心制度,直至明清相沿不改。法律形式发展:仍以律、令为主,增加格和式,形成了多种法律形式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封建法律体系,为隋唐时期律、令、格、式并行打下基础。格源于汉“科”,北魏“以格代科”,将律无正条者编为格,与律并行。式的名称源于汉代品章程式,具有行政法规的性质。(资料:《北齐律》《北齐律》是北齐代替东魏后,武成帝命高 等人编撰而成,这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立法成就最高的一部法律,对于《开皇律》乃至《唐律疏议》都有直接的影响。篇目共十二篇,即名例、禁卫、户婚、擅兴、违制、诈伪、斗讼、贼盗、捕断、毁损、厩牧、杂律。其重要内容有:创新并确立了“重罪十条”,这是后来“十恶”的起源;将《晋律》中的《刑名》和《法例》合并为《名例》,放在律典第一篇,篇目由二十精简为十二,这也被隋唐继承;确立封建五刑制的雏形,即死、流、徒、杖、鞭(隋唐改为笞)。《北齐律》是一部承上启下的重要法典,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法律变化、成熟、定型的重要时期,而《北齐律》则是最后定型、有草创贡献的律典,后来的隋唐法制如果没有《北齐律》的基础,是很难有那么大的成就的。) 法律制度的主要发展变化律学发展:汉代以来律学发展及其贡献促进了封建法典编纂技术迅速提高,并为后世历代封建王朝所继承,为唐律“一准乎礼”特点的形成奠定基础。1、法典体例结构,形成总则在前、分则在后,实体法在前、程序法在后的模式。2、法典内容逻辑关系,经过调整日趋严谨合理。3、法典中法律概念及术语的解释和使用更加规范化,法律概念更加明确。4、法典的条文由庞杂向简要发展。从“具律”到“名例律”的转变:中国封建法典以《法经》为源头,其中具有总则性质的“具律”位于最后一篇,秦律继承。汉代《九章律》在其后新增三篇,致具律既不在始也不在终,结构上显得不够合理。自《魏律》开始,将总则性质的“具律”改为“刑名”,并提前至第一篇,其后依次排列所统率的分则各篇。这种体例被确定下来以后,经晋以后各朝至北齐定律,最终将总则性质的内容定名为“名例”,从此,总则的名称及总则与其他各篇的关系被固定下来,为后世历来封建法典所继承,法典体例结构更加科学。刑罚制度逐步完善:1、废除宫刑。西魏和北齐皇帝相继颁布诏令,凡判处宫刑者,皆由官府没收为官奴婢,不再处刑。至此宫刑被正式废除,废除残酷的奴隶制肉刑的改革始告完成。2、徒、流制度进一步完善。北魏时,正式以“徒”为主刑刑名;北周时徒刑自5年至1年的制度正式固定下来。北魏和北齐,“赦死从流”的量刑原则和与之相应的流刑制度逐渐固定下来;北周定律,首创流刑五等之制,自2500里至4500里,适用于罪行轻重不同的罪犯。将流刑改为法定刑,填补西汉废肉刑以来徒刑和死刑之间的空白,为隋唐确立封建制五刑奠定了基础。3、鞭、杖、笞刑及其数额的规范化。北朝将鞭、杖列于五刑之中;北周规定鞭自60至100为五等,杖自10至50为五等,数额趋于规范化。鞭和笞除作为主刑外,还可作流徒刑附加刑,其数额与流、徒刑年限或远近相对应。可见,北朝后期,已形成以死、流、徒、鞭、杖五种刑罚为主刑的封建刑罚体系,隋唐在此基础上稍加损益,以笞、杖、徒、流、死为内容的封建制五刑的刑罚体系即正式确立。刑罚制度的演变:肉刑→肉刑+劳役刑(秦代)→肉刑+自由刑、教育刑(鞭笞)(汉代中期的刑罚改革);《大统式》正式废除宫刑。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司法制度登闻鼓:西晋武帝时,曾仿行古制,在官府朝堂门外设置“登闻鼓”,臣民有冤可以击鼓鸣冤,官府闻声录状,奏报皇帝,即所谓“登闻鼓”直诉制度,冤枉者不服判决,可以不受诉讼审级限制,直接诉冤于皇帝或钦差大臣。
文章TAG:魏律曹魏新律特点

最近更新

  • 什么不得,不得 成语什么不得,不得 成语

    不得成语2,什么什么不得四字词语3,哭笑不得类似的词语4,防止宗教向教育领域渗透两个不得五个严禁指的是什么5,哪些东西不能带上高铁6,高铁哪些东西不能带1,不得成语哭笑2,什么什么不得四字词.....

    经济仲裁 日期:2025-01-13

  • 赵海城,赵海城的介绍赵海城,赵海城的介绍

    赵海城的介绍2,火星没事tina阿姨谁演的3,电影范伟演的是个商人内容有买表的还说他爷爷是个书童4,让子弹飞的主演都有谁5,重返20岁老李扮演者6,电影夜店又名超市吗要介绍及演员1,赵海城的介绍.....

    经济仲裁 日期:2025-01-13

  • 欺骗老人签合同有效吗,70岁以上的老人签合同有效吗欺骗老人签合同有效吗,70岁以上的老人签合同有效吗

    70岁以上老人Sign合同有效吗?老人Sign合同有效吗?法律的主体性:1。老人非法签约合同是否有效合同有效性要从两个方面来判断,70岁老人文盲签名合同有效吗?文盲老人手印合同有效法律分析:If.....

    经济仲裁 日期:2025-01-13

  • 女方离婚起诉书怎样写,找律师代写诉状一般多少钱啊女方离婚起诉书怎样写,找律师代写诉状一般多少钱啊

    起诉女方欺骗-2起诉书怎么写离婚起诉女方出轨表怎么写?女方离婚起诉书模型格式向*提起诉讼时离婚,应提交起诉状,然后女方离婚。女方诉讼-2起诉书如何写下面是回答你关于女方诉讼离婚如何.....

    经济仲裁 日期:2025-01-13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准据法的主观性:建设工程建设工程合同包括工程勘察设计、建筑工程合同纠纷包括什么-1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包括勘察、设计、和/或。合同Effectiveness纠纷;结算纠纷;黑.....

    经济仲裁 日期:2025-01-13

  • 邓海峰,离婚诉讼期间一方名下的公司注销是否影响判决邓海峰,离婚诉讼期间一方名下的公司注销是否影响判决

    离婚诉讼期间一方名下的公司注销是否影响判决2,叫邓海峰好听吗3,邓海峰与陈二银会永远的在一起吗4,房子遗产纠纷5,离婚中孩子抚养问题6,与一合作商家签了协议交了5000元诚意押金现在不合作.....

    经济仲裁 日期:2025-01-13

  • 满淫列车,求里翻满霪电车调书里面三轮遥香声优的名字 只要名字15分送上满淫列车,求里翻满霪电车调书里面三轮遥香声优的名字 只要名字15分送上

    求里翻满霪电车调书里面三轮遥香声优的名字只要名字15分送上2,在vagaa里打卡通得到的结果那个比较好看啊3,有没有发生在电车上的GAL游戏求名字4,笔记本的电池为什么没电了还能继续用5,贫民.....

    经济仲裁 日期:2025-01-13

  • 定金比例,定金应为应交金额的多少啊定金比例,定金应为应交金额的多少啊

    定金应为应交金额的多少啊2,定金应是交易额的百分之多少3,订金付合同款的4,定金的最高比例5,合同定金法律规定比例是多少6,商业间交付定金一般支付百分之多少有法律规定吗1,定金应为应交金额.....

    经济仲裁 日期: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