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任意性规范的分类合同法作为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特定类型的利益关系设定相应的协调规则来实现其组织市场交易秩序的功能。在合同法协调的各种利益关系中,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无疑处于核心地位。调整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应当严格贯彻和体现合同自由原则,即市场交易中市场主体的利益安排应当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
那么,对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进行法律协调的最重要的法律规范类型自然是任意性规范。任意性规范,即适用或不适用的规范是由当事人自己选择的。(1)任意性规范on合同法,即通过合同当事人的约定排除适用的法律规范。为贯彻契约自由原则,任意性规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中占据核心地位,在合同法中确立的法律规则大多属于任意性规范。
5、简述合同的概念和 特征A:赠与合同是指赠与人将其财产无偿赠与受赠人,受赠人接受赠与财产的合同。赠与合同有以下特征:(1)赠与合同是财产所有权转移合同。(2)赠与合同是允诺合同。(3)赠与合同是单方面的、自由的合同。1.合同的概念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合同是指关于所有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我国 合同法所指的合同是民事合同,即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关系的协议。2.合同的基础特征(1)合同是双方当事人的民事法律行为。合同是两个以上民事主体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结果,如买卖合同、借贷合同、租赁合同等。单方面行为不能构成契约关系。合同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民事主体依法订立的合同关系受国家法律保护。
6、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基本原则:1。合同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2.当事人有权依法自愿订立合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3.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4.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5.当事人订立和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999年3月15日通过,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第23章共428条。引申信息:合同是双方当事人(自然人或法人)之间建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这种合同是产生债务的最常见、最重要的依据,所以也叫债权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的经济合同属于债权合同的范畴。
7、合同的基本原则和合同的主要内容根据民法通则,合同(参考英文翻译:agreement●bargain●contract●Covenant●deal●engagement●hand fast●pact●promise●signing●treaty)是当事人之间建立、变更和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根据“合同法”,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是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对约定事项的书面记录。只要没有违反法律,没有自相矛盾的合同条款,双方自愿订立合同,不损害第三人的利益,订立合同的转让方有权处分标的物,合同就成立。
8、请教一下 我国《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合同法的基本原理是指集中抽象和反映契约关系本质和规律的根本原理,其作用贯穿合同法始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条合同法:合同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平等原则)第四条:当事人有权依法自愿订立合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自愿原则)第五条: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诚实信用原则)第七条:当事人订立和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平等原则: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决定了民法的根本原则是平等原则。含义:(1)民事主体法律地位平等;(2)民事主体平等享有权利,平等承担义务;(3)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同样受法律保护;(4)民事主体的民事责任是平等的。
9、 合同法规定合同具有的 特征包括首先,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签订的。它意味着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从属、指挥与服从、领导与被领导之分。签订合同时,一方不能利用其经济实力、行政权力等优势地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第二,签订合同是多方的法律行为。是指签订合同的主体必须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合同内容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结果,不存在欺诈、胁迫等非法手段。
因为合同成立的目的是建立、变更和终止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力关系,以实现当事人特定的经济目标,所以合同的内容必须明确规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第四,合同的效力是相对的。这意味着合同只在当事人之间具有法律效力。合同依法成立并生效后,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是当事人或双方之间建立、变更或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
10、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平等、自愿、公平、诚实、合法。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合同双方在订立合同时应遵循相关原则,否则合同可能被撤销或无效。请点击进入图片说明(最多18个字)【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以下简称《民法》)第四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第五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根据自己的意愿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第七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恪守信用。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公序良俗,《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2021年1月1日废止)第六条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2021年1月1日废止)《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